找到相关内容596篇,用时7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福慧与人生

    常,不为尧存,不为桀亡,应之以治则吉,应之以乱则凶。”此义岂不是说,不怨天,不尤人,吉凶祸福,全在个人掌持?又说︰“强本而节用,则天不能使之贫,养备而动时,则天不能使之病,修道而不,则天不能使之祸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047658.html
  • 禅境蠡测两则

    1、从《禅》刊的封面说起  去圣之遥的德山、临济诸祖,威震宗门的棒喝之法、而今重演在法界。仅《禅》99年1—3期封面之图文,祖师施棒行喝之威,大有呼之欲出之势。构图虽异、却合奏一曲圆融禅悟之歌,如:  《禅》99年壹期,“道得也三十棒,道不得也三十棒。”实令学人不许动念开口,此一念不生,灵光独跃的当下,即是学人空涵妙有的本来面目,此以心领神会体究者,名曰自明心地。  《禅》99年期,“有时一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1547779.html
  • 法会之旨趣及用心处

    打扫佛堂内的佛桌、 佛像、地板、天花板…等,无一不  是自我内心佛国的建立、和种福田的重要课程。  、“谨依菩萨四法。以显佛陀慈悲为怀之精神。”  法会中,对大众的接引与服务,乃彰显佛陀之慈悲,与关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0648929.html
  • 五乘共法的净土

    净土。正因为有诸位大师的广为推崇,弥勒净土的思想才得以发扬光大。   .五乘共法的净土──兜率净土   五乘共法的净土,指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,位于欲界第四天,分内、外二院,外院居住仍有五欲乐的天人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84260735.html
  • 走过逆境 越过生死

    罪恶福德都随身,虽历经生生死死,依然摆脱不了!   *面对生死无常,要能心不颠倒,正念分明。   、越过生死  ◎人间佛教无上良药  *佛陀:出生在人间,出家在人间,  修行在人间,成道在人间,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3662675.html
  • “乃至十念”即是“称名念佛”的经证与祖传

    阿难:汝好持是语,持是语者,即是持无量寿佛名。  、祖传  一、净宗祖师──龙树、天亲、昙鸾、道绰  后之净宗祖师亦相继阐明此义。  1.龙树菩萨于《易行品》解释第十八愿之义而言: 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81363350.html
  • 禅宗大要——“《沩山警策》读后感”(一)

    。  :禅宗的缘起  本宗的起源,中国以释尊在灵山会上拈花、迦叶微笑为滥觞。据《联灯会要v卷一上记载:  吾有正法眼藏,涅槃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法门,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咐嘱摩诃迦叶。  而后释尊...

    果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1563914.html
  • 信位菩萨之净行以《华严经》 〈净行品〉为主(一)

    和十度齐修的普贤行,乃至“一切行愿,皆得具足,于一切法无不自在,而为众生第二导师。”1   、十信阶位于六位行法中之地位  在华严的行门当中,以六位行法为主要体系,所谓六位行法是指华严宗之修道阶位,...

    曾印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0869445.html
  • 浅谈大乘显教佛画供像

    世界,以交脚坐姿、双手合十。或结半跏作思惟状。  ◎毗卢遮那佛;华严道场的主尊,以文诸菩萨与普贤菩萨为胁侍,座前置有释迦坐像,手结悲智双运印。  、六大菩萨   ◎弥勒佛在华严教藏中例为菩萨、唐代以为...

    董梦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4570676.html
  • 胡健财:〈《楞严经》“四科七大”之会融与“常住真心”之体认〉

    绪论  、 《楞严经》“广会四科”与“遍融七大”之探讨  一、 四科极显性真──四科之分析  (一) 五蕴虚妄  1、 色阴虚妄  2、 受阴虚妄  3、 想阴虚妄  4、 行阴虚妄  5、 识...

    胡健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3670730.html